在企业评审网站建设中如何设计好网页排版
做网站推广时常用的几种基本方法做网站推广时常用的几种基本方法做网站推广时常用的几种基本方法做网站推广时常用的几种基本方法做网站推广时常用的几种基本方法做网站推广时常用的几种基本方法做网站推广时常用的几种基本方法
摘要: 截稿日期:2021年4月30日||主办方:《青春》杂志社||2019年11月1日,定位为“全球大学生华语原创写作类文学奖”的第六届“青春文学奖”发布征稿启事,宣告“青春文学奖”正式重启。 2020年10月31日,颁奖礼在文学之 ...第七届“青春文学奖”征稿启事截稿日期:2021年4月30日2019年11月1日,定位为“全球大学生华语原创写作类文学奖”的第六届“青春文学奖”发布征稿启事,宣告“青春文学奖”正式重启。2020年10月31日,颁奖礼在文学之都“文学之夜”成功举行,来自全国的25位大学生作者分别斩获长篇小说奖、中短篇小说奖、散文奖和中国十大校园诗人奖。第六届的盛况犹在眼前,第七届现在开启,征稿启事内容如下:奖项设计奖项定位:全球大学生华语原创写作类文学奖奖项目标:发掘写作天才,培养文坛巨匠青春文学奖将始终秉承讲好中国故事,弘扬青春力量,展示全球大学生华语写作青春活力的主题,在为汉语写作注入新鲜力量的同时,使奖项成为青春经典写作的策源地,成为了解和研究中国青春文学写作的编年史。参评资质1.作者范围全球大学生华语原创写作者,包括但不限于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生(参选者为在校生);参选者要热爱中国,热爱汉语,思想积极健康。2.作品来源所有参评作品需为原创,严禁抄袭,并且未在任何互联网(包括自媒体、微信朋友圈)或纸质媒体等发表过,严禁一稿多投,否则取消参评资质。3.版权归属所有投稿、获奖作品均视为自动授权《青春》杂志发表、代理出版和进行相关版权操作事宜。作品要求1.体裁和题材小说、诗歌、散文体裁,题材不限;每位投稿者每项体裁限投稿一次。2.篇幅长篇小说:8万—20万字中短篇小说:不超过6万字散文:单篇或成组散文、随笔,字数5000—8000字诗歌:每人投稿不超过3首(含组诗),每首30行以内3.内容思想健康,内容独到,能够为汉语文学和青春写作贡献优质文本。在语言和艺术上具有优异的文学表达能力,具备相当表现力、创造力甚至一定写作思潮引导力。*作品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笔名,否则视为无效来稿。*作品不得含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违反宗教、民族政策,涉及黄赌毒等内容,否则视为无效来稿。投稿办法1.截稿日期:2021年4月30日(以邮件发送时间为准)。2. 格式要求:作品提交Word电子稿,正文小四号宋体,行间距24,主题注明:第七届青春文学奖+体裁+篇名+院校所在地。另附Word文档注明作者真实姓名、作品署名、可联系详细地址、身份证号、电话、关注青春公众号(youthpub)的ID、所在院校及专业、作者简介,作品原创及诚信承诺书(承诺书内容包括真实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作品名称、个人手写签名等),有效期内的学生证(包括研究生证)照片。小说类稿件另附500字以内作品创意说明及故事梗概。以上缺一不可,否则视为无效来稿。3.投稿邮箱:youth_wxj@163.com(限于人力,所有来稿一律不复,并请自留底稿。)评奖流程“青春文学奖”组委会办公室负责落实评奖流程和工作安排。1.评审分初评、终审环节,全部匿名评审;2.评审将严格执行对作品内容要求的评奖标准,如作品达不到获奖水平,评审结果可以少于设定名额;3.初评入围作品、终审评选结果将在青春官微及其他自媒体、网站公示,并接受读者监督;4.通过与校方联系,对获奖作者进行相关政治审查;5.暂定2021年10月举行颁奖活动。为提高参与积极性诗歌奖暨中国年度十大校园诗人奖拟采用更加活跃、广泛的海选、复活赛方式运作,具体方案请继续关注青春公众号和抖音等。投稿方式和邮箱不变。奖项设置及获奖待遇1.奖金和证书长篇小说奖,5名,第一名奖励5万元,其余各2万元;中短篇小说奖,5名,第一名奖励2万元,其余各5000元;散文奖,5名,第一名奖励1万元,其余各 3000元;诗歌奖暨中国年度十大校园诗人奖,10名,第一名奖励1万元,其余各 2000元;大众评审奖:10名,各奖励1000元。2.获奖作品给予出版、发表、组织评论、推荐参评其他奖项机会。3.获奖作者享有《青春》重点组稿对象,推荐给“青春文学人才计划”等政府扶持项目,以及进行作品版权转化事项等。组织机构主办单位:《青春》杂志社指导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复旦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南京大学文学院、南开大学文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山东大学文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苏州大学文学院、云南大学文学院、浙江大学中文系、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山大学中文系(高校指导单位按高校名称拼音字母排序)“青春文学奖”组委会享有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青春文学奖”组委会2021年元月1日
摘要: 作品提交截止时间:2021年1月5日前||主办方:广东省教育厅||(一)围绕疫情防控主题,展现我省教育系统在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及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的成效。 (二)围绕教育扶贫主题,展现广东教育扶贫一线的动人瞬 ...2020年广东省校园摄影大赛作品提交截止时间:2021年1月5日前为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多角度展现广东教育系统精神面貌,传递新时代广东教育正能量,省教育厅决定举办“‘发现·粤教精彩’——2020年广东省校园摄影大赛”,活动由广东教育杂志社承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参赛对象我省教育系统工作人员、各级各类学校师生。二、作品内容(一)围绕疫情防控主题,展现我省教育系统在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及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的成效。(二)围绕教育扶贫主题,展现广东教育扶贫一线的动人瞬间或师生风采。(三)围绕校园生活主题,反映我省教育系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三、活动时间(一)2021年1月5日前,参赛者提交作品。(二)2021年1月31日前,活动组委会进行初评,选出进入复评的作品。(三)2021年3月15日前,专家评审组对复评作品进行评分,同时在“广东教育”“广东教育传媒”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公开网络投票,按照五五比值综合评委分数与投票数得出总分,决出各奖项。(四)2021年3月下旬,在省教育厅网站(http://edu.gd.gov.cn)“通知公告”栏、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广东教育”、南方教育网(www.gdjy.cn)和“广东教育传媒”微信公众号公布评选结果。四、作品要求(一)摄影作品价值取向应正确鲜明。单张或一组(5张以内)为一件作品,每人最多选送2件,并以“作品名称+单位名+作者名”格式命名。所有作品需提供JPEG格式图片,文件大小不低于2兆。(二)参赛作品须为原创,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作品提交者应确认拥有作品的著作权。主办方不承担因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等纠纷产生的法律责任。如出现上述纠纷,主办方保留取消其参赛资格及追回所获奖项的权利。(三)参赛作品仅可作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的适度调整及构图剪裁,禁止使用网络图片、一稿多投、翻拍等行为,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相关责任均由参赛者承担。(四)作品提交:关注“广东教育传媒”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活动”项,进入“全省校园摄影大赛”提交作品;或登录“南方教育网”(www.gdjy.cn),点击“全省校园摄影大赛”专栏提交。五、奖项设置本次比赛设“教师及行政组”和“学生组”,学生组包括中小学组(含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校组。各组按复评作品的10%、20%、30%分别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另设“优秀组织奖”,其余进入复评的作品均获“优秀奖”。所有获奖作品均颁发获奖证书。六、其他事宜(一)本次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二)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版权和道德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参赛者同意在作品完成提交后即认可活动主办方、承办方对作品拥有无偿使用权和出版权(含电子出版权)。(三)参赛者提交作品的行为,均视为已确认并遵守本活动各项规定。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2020年11月18日
摘要: 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1月1日前||主办单位: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化建筑学术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BIM分会、东南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届竞赛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数字设计与智能建造”为主题,采用方案 ...首届全国大学生工业化建筑与智慧建造竞赛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1月1日前一、竞赛背景为进一步落实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文件的精神,整合校内外资源,强化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激发技术创新潜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东南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倡导并牵头发起“全国大学生工业化建筑与智慧建造竞赛”。竞赛由中国建筑学会担任指导单位,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化建筑学术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BIM分会、东南大学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由发起单位任秘书长单位。大力发展工业化建筑和智慧建造已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基本国策,智慧建造是建立在BIM(+GIS)、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之上的工程信息化建造平台,是信息技术与现代化工程建造技术的融合。随着“新型城镇化”、“西部大开发”和“新能源发展规划”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维需求强劲、市场巨大,国家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大力发展工业化建筑与智能建造将提升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维效率,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转型升级,助力新基建,打造中国建造的国际品牌。“全国大学生工业化建筑与智慧建造竞赛”正是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结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提出的。参赛者为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包括高职高专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竞赛以“信息化、工业化、绿色化、智慧化”为目标,涵盖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管理、自动化、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旨在倡导勤奋学习、锐意进取的校园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团队协作和工程实践能力,进一步推进高校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我国工业化建筑和智慧建造的研究与交流,推动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搭建新形式的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组织架构1、指导单位中国建筑学会2、主办单位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化建筑学术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BIM分会东南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3、秘书长单位东南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4、承办单位东南大学江苏省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智慧建造与运维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5、协办单位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与工业化建筑专业委员会东南大学吕志涛科技教育基金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云建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京长 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东印智慧工程技术研究院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修 龙 (中国建筑学会 理事长)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丁烈云(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王立军(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设标准化协会)王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冯 远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孙一民(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华南理工大学)吕西林(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任庆英(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庄惟敏(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刘加平(中国工程院院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李 霆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肖从真(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肖绪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张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张喜刚(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陈湘生(中国工程院院士 深圳大学)范 重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郁银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欧进萍(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岳清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周建龙(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周绪红(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孟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侯兆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娄 宇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聂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徐 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梅洪元(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崔 愷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缪昌文(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竞赛委员会名誉主任:王建国(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李国强(教育部高等学校土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主任:娄 宇 (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化建筑学术委员会 主任)吴 刚 (东南大学 副校长)许杰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总经理中国建筑学会BIM分会主任)副主任:李存东(中国建筑学会 秘书长)薛伟辰(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化建筑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田 炜 (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化建筑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张 彤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院长)李 霞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主持工作副院长)马恩成(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王玉银(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王振军(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总建筑师)方东平(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院长)孔宇航(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邓 露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史庆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吉国华(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孙 澄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孙一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杜春兰(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杜修力(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 兼城建学部主任)李 琦 (中国建筑总公司科技部部长)李振宇(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杨庆山(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吴 波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院长)吴 越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副院长)宋 源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 利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罗尧治(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赵宪忠(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院长)徐 峰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院长)韩冬青(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庆华(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曾 滨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雷振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常务副院长)谭刚毅(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副院长)竞赛委员会秘书处:东南大学竞赛委员会秘书长:孙伟锋(东南大学教务处 处长)李 霞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主持工作副院长)组织委员会主任:金保昇(东南大学副校长)副主任:孙伟锋(东南大学教务处处长)张 彤(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院长)李 霞(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主持工作副院长)夏绪勇(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王 静、王玲艳、江 泓、孙 逊、李启明、李舒宏、吴 京、沈孝兵、张华(女)、张 宏、陆金钰、陆 建、郭丽萍、黄 镇、崔 静、温凌燕、鲍 莉秘书长:沈孝兵(东南大学教务处)陆金钰(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秘书长:徐春宏、孙泽阳、张 华、朱 伟秘书处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于晓明、王玉玲、王新花、尹婷婷、付广龙、李贵锋、时 靖、张 旭、陈 晨、陈 韵、周 霖、胡碧琳、徐 照、陶天友、童 彪三、2020年首届竞赛主题首届竞赛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数字设计与智能建造”为主题,采用方案本册、视频动画与实物展示相结合的作品呈现方式,重点考察作品在建筑、结构、机电、建造与运维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以及BIM技术运用水平,鼓励虚拟现实、3D打印、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新技术的综合运用,鼓励多学科交叉/多专业协同,鼓励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潜质,提升学生对工业化建筑的认识水平,优秀作品将为我国住宅产业化、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供参考。具体要求和评价指标等详见“首届全国大学生工业化建筑与智慧建造竞赛赛题”。四、参赛队伍与大赛组织1、参赛队伍参赛者为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包括高职高专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每个参赛队由3-8名学生组成。鼓励参赛学生跨校、跨学科、跨专业组队参赛,积极吸引境外高校学生参赛。每位参赛者只允许参加一个参赛队,各参赛队应独立参赛。指导团队可以为参赛队所属高校在职教师、企业技术人员。鼓励竞赛准备与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等活动相结合。鼓励多学科交叉/多专业协同、鼓励产学研结合。本次竞赛免收参赛注册费用,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具体参赛报名方法和作品要求详见“首届全国大学生工业化建筑与智慧建造竞赛赛题”。2、竞赛组织大赛组织环节如下:报名:承办方将在竞赛官方网站及相关新媒体平台发布大赛通知,欢迎各高校相关专业院系积极组织申报。每支参赛队伍由指导老师和比赛选手组成。所在高校领队汇总后将符合模版格式要求的报名表发送至大赛专用邮箱(nccs_ibic@163.com)。邮件主题格式请采用:<学校>-<学院>-报名表(报名表模版参见附件1:工业化竞赛报名表.doc)。初赛作品提交:通过报名的参赛队伍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品。参赛队伍请及时关注竞赛官网和QQ群(群号:937300073)了解最新动态。提交前,指导老师需对作品进行审查,确保满足参赛要求(如初赛作品需匿名等),并发送邮件至大赛指定邮箱提交符合格式要求的参赛作品(邮箱地址:nccs_ibic@163.com,邮件主题为:<学校>-<学院>-报名表)。初赛作品遴选:竞赛委员会将组织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成绩遴选优秀作品进入决赛(原则上不超过120项,视报名和作品具体情况确定)。终审决赛:入围决赛的作品应在初赛基础上按赛题要求进一步完善提升。决赛采用汇报+展示(现场或线上)的形式,入围决赛的参赛作品需提交PPT演示稿及展示多媒体视频,现场答辩时还可展示相关实物模型。决赛由竞赛委员会邀请专家评委,由竞赛组委会组织答辩、作品展示、专家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公示获奖名单并颁发奖项。展示和颁奖:一等奖、二等奖等获奖队伍将颁发证书和奖金,获奖作品可在相关学术交流会上展示。注:参赛单位拥有实物模型所有权,参赛单位对作品成果拥有知识产权。竞赛组委会拥有参赛作品出版权和专家评语使用权,以及获奖作品成果转让的优先权。3、时间与地点五、奖项设置首届全国大学生工业化建筑与智慧建造竞赛设立等级奖、单项奖和优秀组织奖。竞赛等级奖、单项奖由专家根据现场演示及答辩进行评定。优秀组织奖由竞赛委员会依据参赛高校组织竞赛工作与成效等因素综合评定。奖项设置、比例及奖金如下:一等奖(10%左右),奖金6000元/项;二等奖(30%左右),奖金3000元/项;三等奖(60%左右);注:获奖比例以入围决赛队伍数量为基数。六、联系方式竞赛专用邮箱:nccs_ibic@163.com;联系电话:1811470 1083(李老师)竞赛QQ群:937300073竞赛公众号:NCCSIBIC竞赛网站:http://civil.seu.edu.cn/ibic
摘要: 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3月10日;主办单位:中国酒业协会、中国日用玻璃协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 最美酒瓶设计大赛自2016年创立以来,旨在通过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为专业设计人才及团体搭建公平、公正的展示与竞赛平 ...2021最美酒瓶设计大赛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3月10日 最美酒瓶设计大赛自2016年创立以来,旨在通过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为专业设计人才及团体搭建公平、公正的展示与竞赛平台,向社会及消费者展示最前沿、最时尚的设计理念。赢得最美酒瓶设计奖将会让您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是吸引新的目标客户和打造知名度的绝佳机会。 参赛条件最美酒瓶设计奖诚邀全国酿酒生产企业、酒类包材生产企业、酒类经销商、设计公司、广告公司、相关专业设计师及学生参赛。参赛单位/个人需享有参赛作品的著作权。 参赛日程及安排报名参赛阶段(2021年1月5日-2021年3月10日)线上初选阶段(2021年3月10日-2021年3月15日)评选结果通知及颁奖(2021年3月27日)*本届大赛分为两个参赛组别产品设计组(需邮寄实体样品)概念设计组(需发送作品图纸,不需邮寄实体样品) 联系我们单位:中国酒业协会联系人:王凯:15110006691(微信同号)单位:中国日用玻璃协会联系人:张婕 13718118021(微信同号)单位: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联系人:刘立敏:18141911639(微信同号)
摘要: 报名截止日期:2021年1月份||主办方:杭州市人民政府||激扬青春在杭州,放飞梦想会有时!第七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正式开启大赛报名通道(http://www.hzrc.com/cy),再一次向全球大学生朋友们发出参赛动员令和 ...第七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报名截止日期:2021年1月份激扬青春在杭州,放飞梦想会有时!第七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正式开启大赛报名通道(http://www.hzrc.com/cy),再一次向全球大学生朋友们发出参赛动员令和项目征集令!一、参赛对象本届大赛参赛对象主要针对全国全日制普通高校(含港澳台地区高校)和海外高校在校大学生及毕业5年内(毕业时间为2016年1月1日以后)大学毕业生。二、大赛时间大赛6月13日开始报名,2021年1月份截止,具体截止日期请等待11月底大赛官网更新。预计2021年5月完成各项赛事和总决赛。三、报名流程1.参赛团队网上注册。请各参赛团队在大赛网站进行注册,注册完成后方可进行网上报名。每个参赛团队限报一个项目。2.填写(修改)报名信息。请各参赛团队按照参赛要求在线填写报名信息。3.提交报名信息。参赛团队填写完报名信息后,请及时提交报名信息。组委会办公室在2个工作日内对报名信息进行审核,报名信息未通过组委会办公室审核之前,参赛团队可对报名信息进行修改。4.上传参赛项目介绍及其他相关证明。参赛团队提交报名信息后,请及时上传参赛项目介绍及其他相关证明用于网络评审。参赛项目介绍模板、参赛承诺书可从大赛官方网站“下载专区”下载,供参赛团队参考。5.上传报名表。800强入围团队请直接通过报名系统在线打印报名表,报名表由参赛团队全体成员签名,全国内地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还须参赛项目负责人所在高校相关部门盖章,此件经扫描或拍照后上传。毕业生团队请同时上传团队成员毕业证原件(格式为jpg,大小不超过5兆)。四、扶持政策赛事奖励:特等奖5万元、一等奖2万元、二等奖1万元、三等奖5000元参赛项目在杭注册成立企业:可申请享受最高20万元创业无偿资助,最高10万元经营场地补贴,最高50万元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和“风险池”优惠贷款基金;其中400强以上项目,可免评审直接申请享受最高100万元的创业无偿资助。五、大赛联系方式联系机构:杭州市人才服务中心咨询热线: 0571-85165796 0571-85167795(传真)大赛邮箱:hzdcfw@163.com邮政编码:310004联系地址:杭州市东新路155号杭州市人才服务中心E201室校团委2020年11月17日
线上活动,由于其依托网络的形式,使其具有不同于其他活动特点。首先活动的类别多元化,且具有新意,往往是在线下难以进行的活动或不适合现场的活动,以及活动内容围绕网络为核心的活动。第二,网络活动所募集的人员通常来自不同的地域和行业,无论你是学生,工人还是政客,都可以通过网络这个途径来进行活动,同时,在网络上可以以完全隐姓埋名的方式和自己想要的身份进行活动,可以自由的选择活动中的角色来扮演,这样更使活动的人员多样化,所以线上活动也往往最能体现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线上活动也放低了参与人员的条件限制,使得各个年龄段和阶层的人员都可以参加。第三,线上活动节约了线下活动需要现场召集等环节,节约了物流,客运和场地等成本,也被认为是最节约基金的方法。第四,线上活动形式自由,外界阻力小线上活动的发起人,策划者和组织者能够隐藏自己的身份等信息,这样能够让活动主办方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动,不受政府,社会公共秩序甚至法律等约束,这样一方面活动有了自由伸展的空间,但是也暴露出了它的弊端,因为常常会出现违背法律和社会道德的线上活动。第五,线上活动消耗较少的人力和物力,比如我们举办歌唱比赛,如果现场进行比赛,需要筹划很多事项,参与者也要准备曲目,服装,造型,并在约定时间赶至现场参赛,而线上活动只需准备音频文件,在网络上进行参比,大大节约了组织者和参与者的时间和精力。
在科研项目评审管理方面,《意见》从完善项目指南编制和发布机制、保证项目评审公开公平公正、完善评审专家选取使用,提高项目评审质量和效率,严格项目成果评价验收、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绩效评估、落实国家科技奖励改革方案等七大方面作了详细规定。《意见》指出,不同类别国家科技计划应根据实际情况,在项目申报和评审中,综合考虑负责人和团队实际能力以及项目要求,不把发表论文、获得专利、荣誉性头衔、承担项目、获奖等情况作为限制性条件。“同行专家更清楚该成果所在领域的实际情况,可以更专业地判断项目在行业内的水平及价值。”严长春介绍,同行评价是国际通行的科技评价方法,即“同行评同行,内行评内行”。“此次特别提出了分类评价,明确在基础前沿研究领域以同行评价为主。这必将对提升科研的原创性产生积极意义。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存在的‘专家通吃’和‘老好人’现象。”在韩凤芹看来,为提升同行评价的效果,可以进一步加大“小同行评议”,以及更多地引入国际同行评议。《意见》指出,根据项目类型特点,合理确定评审专家遴选条件和专家组组成原则,原则上应主要选取活跃在科研一线、真懂此行此项的专家参与评审,充分考虑其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与产业应用结合紧密的项目,还应选取活跃在生产一线的专家参与评审。初评环节实施“小同行评议”,在部分前沿与基础科学等领域逐步按适当比例引入国际同行评议。“科研一线的专家对学术价值和技术价值更有发言权,而生产一线的专家对于经济效果和社会影响更清楚,这对不同类型的成果,可以更好地客观评价其技术先进性和产业化成熟度,为成果转移转化的市场化交易提供更全面的参照。”严长春说。韩凤芹认为,在完善评审专家选取上,《意见》强调采用“科研一线+生产一线”的专家评审成果,表明科技评价的重点更加转向科技成果转化。“未来,随着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的市场化、产业化将成为重要评价指标,而评审方式也将更加简单易行,从评审制转向市场检验会更为科学。” @font-face{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 @font-face{ font-family:"宋体"; } @font-face{ font-family:"Calibri"; } @font-face{ font-family:"Arial"; } p.MsoNormal{ mso-style-name:正文; mso-style-parent:""; margin:0pt; 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none; text-align:justify; 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 font-family:Calibri;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font-size:10.5000pt; mso-font-kerning:1.0000pt; } span.10{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 span.15{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font-weight:bold; } p.p{ mso-style-name:"普通\(网站\)"; margin-top:5.0000pt; margin-right:0.0000pt; margin-bottom:5.0000pt; margin-left:0.0000pt; mso-margin-top-alt:auto; mso-margin-bottom-alt:auto; mso-pagination:none; text-align:left; font-family:Calibri;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font-size:12.0000pt; } span.msoIns{ mso-style-type:export-only; mso-style-name:"";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text-underline:single; color:blue; } span.msoDel{ mso-style-type:export-only; mso-style-name:""; text-decoration:line-through; color:red; } @page{mso-page-border-surround-header:no; mso-page-border-surround-footer:no;}@page Section0{ margin-top:72.0000pt; margin-bottom:72.0000pt; margin-left:90.0000pt; margin-right:90.0000pt; size:595.3000pt 841.9000pt; layout-grid:15.6000pt; } div.Section0{page:Section0;}
摘要: 征集截止时间:2021年2月28日;主办单位:河南省科学技术馆 | 为紧跟新时代步伐,树立河南省科技馆的崭新形象。河南省科技馆标志(LOGO)征集征集截止时间:2021年2月28日 科技馆是普及科学知识的殿堂,是区域创新和文明建设的标志性设施。为紧跟新时代步伐,树立河南省科技馆的崭新形象,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河南省科技馆标志(LOGO)。 一、河南省科技馆简介中文全称:河南省科学技术馆(简称:河南省科技馆)英文全称:HenanScienceandTechnologyMuseum(缩写:HSTM)正在建设的河南省科技馆(新馆)位于郑东新区白沙园区象湖核心区。总建筑面积13.04万平方米,总投资匡算20.37亿元。主体建筑面积105098平方米,总高43.85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局部夹层。建筑设计灵感来源河洛文化意向,建筑形态宛如黄河与伊洛河自然交汇形成的天然造型,又如飞鸟展翼,寓意河南腾飞、中原崛起。在象湖旁设计建设一座100米高的圭表塔(详见附件《河南省科技馆新馆概览》画册)。河南省科技馆(新馆)以“国际一流、国内领先”为建馆目标,以“具备国际视野,彰显中国气质,富有河南特色,符合大众审美”为建设定位,以“智慧·创新·梦想”为展教主题,着力打造立足河南、服务中原、辐射全国的特大型、智能化、智慧型科技馆,使其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科学传播中心,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科普教育基地,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的创新实践基地,促进创新型河南建设的科技交流基地。 二、征集要求(一)征集对象本次征集活动面向社会,以单位(设计机构)或个人名义提交应征作品均可,每个单位或个人提交作品不超过3项。(二)征集时间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截至于2021年2月28日。(三)应征作品要求1.应征作品应充分体现河南省科技馆(新馆)内涵和特色,准确把握新馆的建馆目标、建设定位和展教主题,深入挖掘中原文化内涵以及新时代科学精神,从河南省科技馆(新馆)建筑形态、中英文名称寓意、中原文化及历史科技成就等方面汲取设计灵感。2.应征作品可以提出一个命名,设计元素包括:LOGO设计图形、“河南省科学技术馆”中、英文全称等。3.应征作品应注重艺术表现形式,创意新颖、主题突出、富含寓意、内容积极,易于辨识、传播,符合大众审美,具有视觉感染力和冲击力。4.应征作品在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上,应用性强,适用于平面、立体再创作,可在网站、文件、文化创意及周边用品等不同场合和载体上使用。5.应征作品必须具有独特性,并明显区别于其他国内外组织机构所采用的标志。(四)提交文件要求1.设计方案。应包括全彩色版和黑白版(网格图)设计图稿。选用标准A4纸大小尺寸。应征作品设计不限于二维设计稿,可附加三维立体造型,存储为JPG或PN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同时需附上设计说明,主要阐述设计思路、理念和含义。设计单位或个人信息不得出现于设计方案中。2.征集报名表(见附表《河南省科技馆标志(LOGO)征集报名表》)。填写相关内容,自行打印,签名或盖章,并扫描电子版与设计方案一同上传提交。(五)提交作品方式1.提交作品统一采取电子邮件方式,发送邮件标题统一要求为:“LOGO设计+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设计方案和征集报名表均以粘贴附件形式发送,文件名分别为:“设计方案+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征集报名表+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如果提交作品超过1件,可在后面加序号。如:“设计方案+张三2”、“征集报名表+艺术设计公司3”。2.主办方电子邮箱:henanstm@126.com3.因非主办方原因造成应征作品未按时提交、丢失或损坏的,主办方不承担相关责任。4.应征作品无论采用与否,恕不退还,请作者自留底稿。 三、评审程序1.资格审查。主办方对所有提交作品统一建档编号,对提交作品进行资格审查,并在河南省科技馆微信公众号公布。2.初评。主办方组织专家对所有提交作品进行初评,评审出前16名作品入围公众投票和专家终评,并在河南省科技馆微信公众号公布。3.公众投票。在河南省科技馆微信公众号上开设移动端投票通道,由社会公众对入围设计作品进行投票(具体投票规则在河南省科技馆微信公众号公布),公众投票得分权重为50%。4.专家评审。主办方组织专家成立终评小组,对入围作品进行评审打分,专家评分得分权重为50%。5.综合评定。结合公众投票和专家评审,综合排分,评出一二三等奖及入围奖,并在河南省科技馆微信公众号公示。 四、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奖金20000元+荣誉证书;二等奖:2名,奖金10000元/名+荣誉证书;三等奖:3名,奖金5000元/名+荣誉证书;入围奖:10名,奖金1000元/名+荣誉证书。奖金为含税金额,以人民币计算,个人所得税由主办方代为扣缴。以团队名义参加此次征集活动的,获奖奖金由授权代表签收;如果参赛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所获奖金由参赛者的监护人签收。 五、注意事项1.提交应征作品应为原创作品,且未以任何形式发表或投稿。一旦发现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问题,取消其参评资格,并对已发放奖金全额追回,全部责任由提交作品单位或个人承担。2.河南省科技馆拥有所有获奖作品的一切知识产权及使用权,并有权对获奖作品进行任何形式的使用、修改和各种开发应用。3.凡提交作品的单位或个人,均被视为认可本次征集相关要求,须按要求填写《征集报名表》,签署《应征承诺书》。如果提交作品个人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征得监护人同意,并由监护人在《应征承诺书》上签字。4.所有获奖作品须提供所创作作品设计源文件(CDR、EPS、AI、PSD等格式),源文件的色彩模式为CMYK。如果不能按要求提供源文件,则取消其最终获奖资格。如使用字库字体,需补充说明字体名称,且不能使用有版权争议的字库字体。5.河南省科技馆对本次征集公告、附件等拥有最终解释权。未尽事宜,由河南省科技馆另行补充说明。 六、联系方式通讯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53号电子邮箱:henanstm@126.com咨询电话:0371-65707772联系人:常老师、贾老师 河南省科学技术馆2021年1月12日
摘要: 征集截止时间为2021年3月31日||主办方: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摄影家协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第十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开始征稿征集截止时间为2021年3月31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即日起开始面向全国征集摄影作品,鼓励广大农民朋友用镜头讲述身边故事,记录脱贫攻坚,描绘美丽家乡,迎接建党百年。2006年,在中宣部的支持下,中国文联、中国摄协启动“新农村建设纪实摄影工程”;2011年,作为“新农村建设纪实摄影工程”的延续和发展,又推出“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历届大展共收到投稿近20万件,其中1500多件优秀作品入展。作为我国首个聚焦“三农”发展的品牌展览活动,全国农民摄影大展记录了中国农村的改革,展示了“三农”发展成果,推动了积极健康的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第十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将在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举办。本届大展包括作品征集展、特邀展和巡展,还将走入乡村,组织更加贴近农民的放映会、讲习所等线下特色活动,传播影像文化,帮助农民作者提高摄影水平,带动更多农民朋友拿起相机。本届大展只征集纪实类作品,征集截止时间为2021年3月31日。征稿启事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聚焦“三农”领域,鼓励广大农民摄影朋友观察生活、关注现实,用镜头记录脱贫攻坚,描绘美丽家乡,定格幸福生活。大展即日起向全国农民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征稿。主办方还将通过中国摄协团体会员单位,联系带动基层摄影组织,宣传农民摄影大展,在乡村推广影像文化,并设立大展组织工作奖。一、作者要求凡具有农业户籍或从事农业相关行业的摄影家和爱好者均可投稿。投稿时须上传可证明的电子文件;或提供相关单位、组织证明文件,并加盖公章。二、时间规定征集作品时间:即日起至2021年3月31日止(以上传日期为准)作品拍摄时间:2018年1月1日以后三、入选作品拟征集入展作品约120件(幅/组),稿酬各人民币500元/件,其中,评委会从中推荐作品20件(幅/组),稿酬各人民币800元/件。稿酬由主办方支付,并代缴代扣个人所得税。主办方为入展作者颁发证书,并可按中国摄影家协会规定累计申请入会积分。每位投稿者最多可入展3件作品。四、征稿细则1.投稿者须实名注册,按照网上参展表的要求真实、准确填写相关信息。2.作品征集接受单幅、组照作品(组照4~12幅)。内容可展现乡村振兴发展、脱贫攻坚成果、新型农村产业、农民生产生活、乡村自然景观、休闲旅游产业、电商平台建设等。3.本届大展只征集纪实类影像。投稿作品应遵循专业要求,不得对原始图像进行任何足以影响其真实性的改动,对影调和色彩等的调整应适度。彩色可整体转变为黑白。如在拍摄和后期处理采取了特殊方法,请上传时说明。4.作品须有真实、简要的文字说明,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拍摄背景等。5.投稿者应保证其为所投送作品的作者,并对该作品的整体及组成部分均拥有独立、完整、明确、无争议的著作权;投稿者还应保证其所投送的作品不侵犯第三人的包括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在内的合法权益。6.入展作者有义务向主办方保证及证明作品的真实性。对于足以妨害公序良俗的作品及行为,一经发现将立即取消入展资格。7.主办单位将在评选后统一调取拟入展作品的大尺寸数字文件(须含完整的exif数据)以供鉴定和展览。投稿者接到通知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将大尺寸数字文件向主办单位提交,逾期不提供者视为自动放弃资格。8.根据作品质量,评委会有权从组照中调整入展作品数量,确定最终入选作品。9.主办方有权以出版、展览、放映、媒体传播等方式使用入选作品,不再另付稿酬。10.本次征集不收取费用,不退稿。11.评选结束后,入展作品将在中国摄影家协会官网上公示7天,公示期间设立专用信箱,受理实名举报,接受社会监督,如有违规作品,将予取消资格。12.凡在历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摄影展、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入选之作品谢绝投稿。13.凡投稿者,均视为同意并遵守以上各项规定。若有未遵守者,或者身份不符合要求者,主办方将有权取消其入展资格。14.主办方拥有对此征稿启事的最终解释权。五、投稿须知1.登录中国摄影家协会网(www.cpanet.org.cn)首页,点击“第十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注册专区或点击阅读原文进行投稿,并可查阅大展活动信息。2.投稿作品应为jpg格式,长边不小于3000PX,图片大小3~8M。3.详情咨询可联系:010-65255014
策划案评审网站制作价格是一种在电脑、pad、电视或者手机上进行的评审活动。相比传统评审模式,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可以实现申报、评审工作的信息化。策划案评审网站制作价格可以直接将评审结果数据导出,做到公平公正和公示。在新一轮的评审改革的大背景下,迅速网络(www.webxun.com)依托自身及合作方强力资源而打造的首家评审系统横空出世并扬帆起航(ps.webxun.com),策划案评审网站制作价格该系统侧重对评审内容的学术评价,采用第三方同行专家评议的形式,在满足各单位在引进、职称评定、作品质量,项目质量等多方面的学术评价需求的同时,还可用于专家在本领域学术影响力的自评、自测,得到的第三方评价结果能够得到社会各界广泛承认,并可用于诸多领域。为什么是“迅速网络”搭建评审系统?经采访得知,迅速网络一直致力服务于各院校及单位科研的线上系统开发工作,提供包括各类评审系统的开发,咨询服务。策划案评审网站制作价格的推出,有着深厚的政策大背景。评审系统作为一种必要而有效的评审机制,弥补了传统的线下评估的缺陷,同时回避了很多现实矛盾,在促进服务建设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正因如此,迅速网络评审系统的诞生才显得如此重要。运用评审系统的单位在中国已成燎原之势,这样的单位数不胜数。如上海师范大学,为保证评审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而与迅速网络进行深度合作,迅速网络根据该校的需求集结业内权威专家提供专业第三方评审,助力高校评审活动把关。针对评审人才学科及评审级别筛选出多名评审专家,之后将评审专家资料递交高校确认并敲定专家评审团阵容。其中部分专家做出独立评价,其他专家附议。最后,汇总完整评审报告递交评审组织会,上海师范大学对于整个服务流程表示高度认可。第三方评估作为一种评价形式,体现了管办评分离的评审治理体系改革方向。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用第三方评估促进政府管理方式改革创新”“政府工作不能自拉自唱,要让第三方独立公正评估”。陈宝生部长也提出“第三方评估将成为政府管理常态”。在综合治理现代化转型,推进“管办评”分离的大背景下,以“第三方”方式开展学科评估,提供服务是评价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迅速网络作为专业的第三方评审评估系统软件开发机构,必将与中国的高校、企业及社会各界携起手来,共襄中国各类评审评估事业的盛举。